突然想起了入坑没多久自己还在玩储油的事,那时在聊天的时候不止一个老玩家说过玩了滴油不玩储油了,回不去了。抱着这种憧憬玩了滴油,滴油直接暴力的体现一下子把我带到了深坑,后来就真的不怎么玩储油了。折腾来折腾去后,近一年多的时间里一直是1VP RDA单曲循环 — 简单、惬意,与储油渐行渐远。
看到A神在网站公布1VP RTA展示及制作思路分享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是终于来了,这是我期待已久的。看完后意外的是储油居然还可以是这样。即使在拿到RTA的那一刻,我还在想着这是储油还是滴油。随后抱着猎奇的心态拆开做丝试用,试来试去摆弄了四个多小时,却不觉得累,玩心未尽,尤觉惊喜。
我觉得1VP RTA最大的惊喜是有着滴油口感的储油,打破常规的去掉储油雾化器内仓上方的烟囱结构,高度上的压缩降低了烟雾吸入的行程,在烟油雾化的一瞬间以更快更多的体现被吸入,给以直接、浓烈的味道体现。
其次我想说的是它的储油量,底部的掏空让它的储油量比我们看到的、想象到的要大的多。或许在使用RTA之后,才可能会对它的储油量了解的更加深刻。由口感保证做出烟雾行程压缩的同时也压缩了雾化器的体积,在这种条件下,底部掏空后,它的储油容量已然代表着最高可容量,在同等条件下,任何增加储油量的前提都是以降低口感要求作为代价的,我想这并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在RDA优势的味道体现上和RTA优势的储油能力中的平衡点,就是1VP RTA。
从操作上来说,做芯简单无脑,顶部尽享无脑加油,无需担心漏油、炸油、冷凝液的烦恼,亦不用担心拧掉上盖的时候会不会连着外仓一起拧掉油撒一地的尴尬,从操作层面来讲,它足够无脑,需要注意的是在装上棉花后,两边棉花尾部要打散打薄,这样导油速度会更快,足够满足无脑连抽的需求。
在数据上我使用的是NI80双芯克莱普顿(24g*2外包38g)3.0圈径4圈,电阻0.27,最大进气,吸入感不闷不空,味道不散,连抽不糊,雾化器无发热发烫现象。虽然可以通过进气的调整匹配不同的数据使用,但是我还是喜欢开最大进气,因为使用克莱普顿线圈的话这个进气足够完美。
最后想说的是,我很喜欢这次外包装盒的设计,简洁中带着骚气的韵味,勾搭搭的。
您可以登录后参与讨论.
一休
2018-03-01可以,给你点赞